INFORMATION
電商資訊中紀委發文:徹查醫藥腐敗
8月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重點領域正風反腐觀察 深挖徹查醫療腐敗》一文,再次聚焦醫療腐敗問題。
文章指出,今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部署,立足職能職責,堅持分行業分領域深入排查,深入整治醫療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斬斷醫療領域腐敗利益鏈,不斷壓縮灰色空間。
各地紀委監委發布的審查調查信息與黨紀政務處分信息顯示——今年以來,醫療反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從各大公立醫院,到臨床試驗機構、醫藥研究所,再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均被列入嚴查范圍。
在深入整治醫療腐敗的過程中,一系列違法違紀的案例浮出水面:
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副主任王云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高金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湖南省湘陰縣康復醫院院長易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被查;
普洱市人民醫院原副院長楊文紅被查;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商繼華退休后落馬;
四川省邛崍市平樂鎮衛生院原院長蒲飛違規收受藥品銷售回扣等。
醫療腐敗案,藥品回扣多發
文章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披露的醫療領域腐敗案件中,收取藥品耗材回扣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涉案金額居高不下,腐敗利益鏈條環環相扣。
因此,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嚴肅查處藥品耗材采購中索賄受賄行為,重點治理收受紅包和吃回扣、違規非法接受捐贈等問題。
比如,在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麻醉科的醫療腐敗案中,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在藥品、醫療器械及耗材的引進和使用過程中收受回扣331萬余元,為維持產品用量,數家醫藥公司及代理商以支為單位確定回扣標準,部分藥品回扣比例高達中標價的25%。
最終,藥品和耗材的回扣款都加在了藥品的售價上,并由患者買單。另外,這種按照用量支付回扣的方式直接激發了過度醫療、大處方、濫用藥的問題。
據悉,在上述案件被查處后,麗水市紀委監委督促市衛健委部署開展了收受紅包、回扣問題專項整治,嚴查收受紅包禮金或其他不正當利益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
除了科室主任,部分醫院的管理人員收受醫藥代表提供的“好處費”數額也很驚人——云南省紀委監委日前披露的查處現場畫面顯示,楚雄州紀委監委查處的該州中醫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楊本雷,將巨額賄金藏匿于城郊幾個大酒罐內,打開后錢款已經發霉,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針對部分醫療機構管理人員收受紅包、回扣問題,上海市紀委監委梳理查處案件中的共性問題,推動責任部門出臺制度文件——從強化藥品集中統一管理、完善處方點評制度、實行商業賄賂不良記錄等多方面打出“組合拳”,堅決破除醫療領域腐敗利益鏈。
另外,多地紀檢監察機關加大對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即“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制度)的監督力度,推動修訂完善醫療衛生系統物資采購、招投標等相關制度和流程,在藥品和醫療器械采購、工程建設、財務管理等易發生腐敗的關鍵環節,對權力進行監督。
醫療反腐是今年工作重點
今年年初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要堅決查處醫療機構內外勾結欺詐騙保行為,建立和強化長效監管機制。
醫療領域反腐敗是今年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1月10日,2020年全國醫療管理工作會議召開,提出今年要在“樹立風清氣正的行業作風上狠下功夫”。
“嚴厲打擊借助學術、捐贈、科研等行為進行利益輸送的不當行為,進一步加強對藥品耗材、醫療服務秩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及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的紅包回扣問題的專項整治,開展社會辦醫療機構管理年活動,堅決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建立行風案件督辦機制,建立重大行風案件約談通報制度。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
據《法治日報》報道,在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彭新林看來,今年醫療領域多名領導干部被查,可以追溯至此次會議,特別是在會議上發布的“醫政醫管局2020年工作要點”,明確要進一步加強行業作風建設,修訂行業“九不準”規定,制定處理辦法等配套制度,出臺衛生健康行業人員對外交往行為規范,開展行風問題專項整治等。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公安部等九部門對外發布《2020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再次強調,嚴肅查處收取醫藥耗材企業回扣行為——開展打擊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收取回扣專項治理,查處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利用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取回扣的行為。重點檢查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接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回扣的行為。
7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2020年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工作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也明確,從今年7月開始直到年末,將重點整治醫務人員收取回扣、藥企違規營銷等行為。
比如:
重點檢查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接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行為。
醫務人員利用任何途徑和方式為商業目的統計醫師個人及臨床科室有關藥品、醫用耗材的用量信息,為醫藥營銷人員統計提供便利的行為。
嚴肅查處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經銷人員在醫療機構內的違規營銷行為。
重點檢查醫療機構門診、住院部、藥房等區域出現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違規向醫務人員推銷藥品、醫療器械,進行商業洽談的行為。
醫療機構應當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或信息化手段,對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經銷人員進入醫療機構內部與醫務人員接洽營銷行為進行預警、監測和及時處理。
(圖片來源:藥斯拉)
在嚴查醫療腐敗的大環境下,醫藥企業的院內推廣行為也面臨著極大的壓力。近期,就有多家醫院通報了醫藥代表的一些推廣行為,甚至有醫院直接向醫藥代表發出禁令。在這一背景下,醫藥企業和醫藥代表均需要注意自身的線下業務安排和推廣行動了。